牛頓說過:“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,可以發現新領域;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,可以發現新定律。”用這兩種思維模式去看待會務工作中的“簡”與“繁”,個中妙處值得品味。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,有利于我們盡快掌握會務工作的規律和脈絡;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,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會務工作的內涵和細節。這道理與書越讀越薄或越讀越厚的道理異曲同工。
所謂“簡”,指不同類型的會議大都有其周期性和規律性,細心揣摩不難發現其中的“套路”。
從會議的要素來看,召開會議的時間、地點、議程設置一般會有一定的規律。以某省為例,以省委、省政府名義召開的部門全省性會議大部分會在年初或年尾進行;會議地點大都在省會;議程設置一般都會有總結工作、部署任務和領導講話等。從會議的操作程序看,各類型會議均可按會前籌備、會中服務、會后梳理三個步驟將任務分解,逐項落實。如,會前籌備包括:制定方案,下發通知,落實人員,印發須知,布置會場,聯系新聞報道,安排與會人員食、宿、行,檢查各環節落實情況等;會中服務包括:組織報到、發放材料、引導入座、維護秩序、會場服務等;會后梳理包括:資料歸檔、認真總結等。此外,會場的布置、材料的印制、議程的設置等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。
應高度重視會議的組織工作,特別是一些規格高、人員多的會議,更要精心籌備,確保會議順利進行。把紛繁復雜的會務工作,按照“化繁為簡”的思維歸納分類、制定流程,明確每個環節的內容、完成時限、責任人等,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亂、井然有序。
所謂“繁”,指在遵循規律的前提下要注重細節,周密部署、認真執行,確保不錯不漏。
即便是已經程序化的會議,在具體執行中,稍有不慎,一些不起眼的小疏忽就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大影響。
如,某地召開黨代會,由于會場檢查不到位,沒有發現主席臺后方幕布上黨徽的方向做反了,結果造成重大負面影響。除了會場上出現的各種圖標容易出錯外,由于會前準備不足導致的失誤也時有發生。某地舉辦與外方簽約儀式,當地領導非常重視,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到場見證簽約。活動按照議程進展得很順利,但到了簽約環節,雙方代表坐下后才發現桌上沒有筆,現場有人連忙拿出自己的筆“救急”才免除了尷尬。
如何確保“小紕漏”不成為“致命傷”,正是會務工作“繁”之所在。雖然不同類型的會議各有規律,但不同的會議主題決定了參會人員、會議形式、會議規模、會議議程的不同;不同的會議場地決定了會場布置、會議編組、食宿安排、人員分配的不同;不同的參會人員決定了會議規格、安保措施、名單排序、座次擺放的不同。如同中國的山水畫,寥寥幾筆勾畫出整體布局和抽象意境,是為“簡”。一筆筆“蹭、擦、點、染”,使畫面豐富精美、繁而不重、密而不窒,是為“繁”。對于這些在“簡”的規律下出現的各類不同的“繁”,需要會務人員既要堅持原則,又要機動靈活;既不能只注重規律忽視了細節,又不能只關注細節不顧及規律。具體來講,就是“人要實、事要細、腦要活”。
“人要實”是指會務工作人員業務基礎要實,工作作風要實。要具有較強的大局觀念和政治意識,講政治、講紀律,嚴格按組織原則和有關規定辦事;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,通曉政策規定,熟悉會務規程,了解有關部門職能,具有較好的綜合協調能力;要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,做到事不避難、勇于擔當,甘于吃苦、樂于奉獻;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,在任何情況下都急而不躁、忙而不亂。
“事要細”是指各項事務要嚴格把關、細致安排、深思熟慮,確保不出紕漏。具體要做到“三個一”:會前,把各個細節“想一遍”,確保沒有遺漏;會中,把所有事項現場“查一遍”,對每一個環節做到心中有數;會后,把整個活動“回想一遍”,總結分析經驗教訓。侯衛東官場筆記
“腦要活”是指會務工作人員頭腦要靈活,對突發事件要隨機應變。會前要多想幾個“萬一”,多設計幾套預案,對臨時動議和突發情況要處變不驚,及時化解各類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