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業走了,停水停電、垃圾堆成山,業委會“自救”
作為所有業主的代表,在物業和業主之間架起橋梁,幫助物業改善服務——這是吳思宏對于業委會的定義。吳思宏是華中大廈業主委員會成員。但是,當初他加入這個隊伍時,卻完全是為了“自救”。
每天提水爬19樓
業主被迫“自救”
吳思宏記得很清楚,2008年元旦前幾天,小區的物業公司在門口貼了張公告:因物業收費率低,公司難以維系,到合同到期那天,物業公司將退出小區。告示張貼了幾天,小區業主們并沒有把這當一回事。直到那天,物業公司正式退出,小區停水停電,業主們才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。
“我家住在高層,假期3天,我每天提著水爬到19樓。”吳思宏對那天記憶深刻,別家小區都是干干凈凈,彩燈高掛,華中大廈卻是垃圾成山,黑漆漆一片。過完難熬的3天后,幾個業主發動所有業主,決定先成立個臨時業主委員會,開展“自救自治”。而小區的業主們經過3天的患難與共,變得空前的團結。吳思宏就在那時被選舉成為業主委員會的一名成員。
過完元旦假期,幾個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就分工,有跑電力部門的,有跑自來水公司的,有跑環衛公司的……大家也不在乎誰干得多干得少,只是想盡自己的努力幫忙解決問題。很快,水來了、電通了、小區垃圾有人清理了,亂糟糟、鬧哄哄的小區終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恢復了原貌。
好的物業服務,離不開業委會的監督
但業主“自治”并不是長久之策,吳思宏和業委會成員開始尋覓合適的物業公司。
“當時接手時,小區已經呈癱瘓狀態。我們對小區情況也不熟悉,全靠著業委會幫我們一起管理。”萬邦物業公司總經理朱浩南說。除了管理,業委會也不斷給物業公司提意見。吳思宏經常在小區里逛,聽聽業主們的意見,然后向物業公司提建議:設立門禁系統啦,哪個地方的綠化設計不合理啦,等等。
“這些細節和意見有利于我們提高物業服務水平。”萬邦物業公司的總經理朱浩南覺得,萬邦如今能提供好的物業服務,離不開業委會的監督。如今,萬邦物業入駐華中大廈已經3年了。
在監督物業公司的同時,當有業主不交物業費時,業委會也派出成員上門做思想工作。一開始,有些業主也不理解,作為業主的代表,怎么幫著物業說話?
此時,吳思宏的一番話總能打動每一方,“業委會并不是為誰說話,而是希望協調好物業和業主的關系。”
共同經營自己的生活
去年12月,椒江東泰華庭小區的布告欄上貼了張告示:第一屆業委會解散,擬成立第二屆業委會。
記者了解到,東泰華庭雖然是老小區,但入住率只有20%左右,2007年成立了19人組成的業主委員會,但因業委會成員分工不明確,成員的積極性也不高,業委會一直沒有發揮作用。
“業主委員會的成員都是義務工作的”,吳思宏說他也有碰到開業主委員會但參加的人不到一半的情況,他道出了其中的無奈:“業委會本身就存在著法律地位不明、職責不清、運作不規范等問題,成員憑自覺性和積極性來開展工作,共同經營自己的生活。”
雖然如此,但吳思宏還是覺得這幾年收獲了不少,當自愿幫別人解決問題后,很有自豪感。
|